大家好,现在失业都找到工作了吗?
当珠江新城的灯每晚都亮着,当三号线地铁的早高峰比以前拥挤了许多时,广州职场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职场冲击。
有些人一拿到裁员补偿,就被要求立即搬出工作岗位。
有些人有三份工作,但工资是一半。一些企业悄悄地将加班工资调整到最低标准线。
凌晨12点,在办公室里,林晓揉着酸酸的眼睛盯着电脑屏幕,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格子间格外刺耳。这是她本月第三次“自愿”加班到深夜,但工资单上的数字似乎是定身的——由于部门主管暗示“员工在试用期应该表现出热情”,她的加班申请变成了一种形式,最终会计总是按照广州最低工资标准2500元计算。
展开剩余75%“现在很难在外面找到工作。如果你能忍受,就忍受吧。”人力资源部在新合同中的微笑让林晓想起了在蔬菜市场买卖的鱼贩。
她秘密打开手机求职软件,发现同一职位的招聘要求中写着“能够承受高强度的工作”,但工资范围比半年前缩水了20%。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前同事组中的一名怀孕三个月的女孩上周刚刚被“优化”为待产母亲。
在天河软件园,程序员张磊的车站上有三个显示器。他还处理了前端开发、测试和运维工作,但月薪只有1200英镑。”去年这个时候,这样的工作量至少可以达到2000英镑。”他苦笑着在手机上展示外卖订单。”现在他必须把一些奶茶放在一起。”
但总有人能在裂缝中找到活力。在海珠区客村夜市,32岁的陈姐姐在章鱼丸摊前排起了长队。这位在外国公司工作了8年的人力资源精英,现在每天下午4点准时离开摊位。”一开始我感到羞愧,但现在我发现月收入3万元比当白领要酷得多。”她擦了擦额头,笑着说:“上周,她的前同事来学习,说他们的公司正裁裁员。”
在白云区的一个创意公园里,90后宝马苏青的自媒体工作室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她白天照顾孩子,晚上剪辑视频,通过分享工作场所的生存技能,积累了50万粉丝。“我在被解雇的那天哭了一整晚,但现在我感谢这段经历。”她展示了背景收入数据,“上个月收到了8个广告,比以前高了。”
这一转变正在重塑广州的就业生态。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,2025年上半年灵活就业登记人数同比增长37%,其中自媒体运营、网上叫车司机、社区团购负责人成为新的热门职业。
在番禺区的一所职业培训学校,数据分析、短视频编辑、人工智能绘图等课程的申请人数飙升了200%。校长透露:“现在企业想要‘斜杠青年’,单一技能还不够。
"
工作场所的PUA也在升级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25年第二季度,广州求职者的比例达到了1.8:一、创五年新高。
在黄埔区某科技园,刚拿到B轮融资的创业公司正在高薪挖角。“我们愿意给年轻人一个机会,而不是看我们的资历和能力。
”CEO王总的话给职场注入了暖流。在荔湾区的一家老式茶馆里,退休厨师陈伯收到了十几个学徒,“工艺永远不会饿死。”他揉着脸说:“年轻人应该学会给自己留一条出路。”
在工作场所的变化中,有些人选择“躺下”抗议,有些人选择“内卷”突破,更多的人正在寻找第三条路。
在越秀区的一个共享办公空间里,自由职业者建立了一个共享资源和经验的互助联盟。组织者李明说:“独自战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,现在我们必须聚在一起取暖。”
职场如海,时而风平浪静,时而波涛汹涌。当“996”变成“007”,当“铁饭碗”变成“塑料碗”时,广州农民工正在用智慧书写新的生存法则。这不仅是职业转型,让每个职场人的奋斗故事终将汇成这座城市最动人的乐章。你准备好写自己的篇章了吗?
发布于:广东省龙坤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